煲汤的时间越长就越好吗 盘点煲汤的日常认识误区
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越来越多人都开始讲究健康饮食 。汤,作为一种美味健康的佳肴,深受人们的喜爱,煲汤,不仅能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,打造清新口感,而且能发挥食材的养生功效,对身体来讲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。下面和360常识网一起来看看吧 。

煲汤的时间越长就越好吗 盘点煲汤的日常认识误区

文章插图
煲汤时间越长就越好吗?
在煲汤这件事上,许多人普遍认为:“煲汤越久,火候就越够,营养就会越丰富 。”广东人所讲的“老火汤”,一般是指熬煮时间较久的汤,所谓“三煲四炖”,就是指煲汤三小时,炖汤四小时 。然而,煲汤真的时间越久就越好吗?
其实,煲汤时间不宜太久,否则,食材中的营养素会遭到破坏,导致蛋白质变性 。我们生活中所喝到的“老火汤”,蛋白质溶出物较少,与开水相比,虽然口感是很好,但营养却仅仅多了一点点 。因此,煲汤上,时间最好控制在2小时以内,还应根据食材的不同而适当控制煲汤时间,譬如,鱼肉肉质鲜嫩,煲鱼汤时,只要看到汤烧白即可;鸡肉、猪肉等食材煲汤不宜超过2小时,否则汤中嘌呤含量会增高 。

煲汤的时间越长就越好吗 盘点煲汤的日常认识误区

文章插图
4大煲汤误区,你犯了吗?
误区1:乱加“料”
喝汤,最重要的是喝出食物所释放出来的原汁原味,如果在煲汤过程中,乱加酱油、胡椒粉、耗油、姜葱蒜等调料,将会大大影响食物的鲜味 。此外,在药材的选择上也应该保持谨慎,注意不要将一些药性相克的食材一同熬煮 。
误区2:加盐太早
食盐是熬汤不可缺少的调料,但食盐应该在汤快出锅时加,否则加盐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,不易溶解,还可能会使汤色发暗,影响外观 。
误区3:加水太少
有人认为,煲汤若少加点水,汤中的营养浓度就会越高,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,如果加水不够,导致煲汤时中途再加水,是非常影响汤的口味的!
误区4:水滚后才放食材
【煲汤的时间越长就越好吗 盘点煲汤的日常认识误区】 煲汤时,应该将所有食材同时放进冷水中一起熬煮,如果等到水开了后再放药材,则会使肉中的蛋白质流失 。

煲汤的时间越长就越好吗 盘点煲汤的日常认识误区

文章插图
煲汤的注意事项
要使喝汤真正起到强身健体、防病治病的作用,在汤的制作和饮用时有一定的科学原则要遵循,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 。
选料
这是制好鲜汤的关键所在 。用于制汤的原料,通常为动物性原料,如鸡肉、鸭肉、猪瘦肉、猪肘子、猪骨、火腿、板鸭、鱼类、牛羊肉等 。采购时应注意必须鲜味足、异味小、血污少 。这类食品含有丰富蛋白质和核苷酸等,家禽肉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,是汤鲜味的主要来源 。
新鲜
新鲜并不是传统的"肉吃鲜杀,鱼吃跳"的时鲜 。所说的鲜,是指鱼、畜、禽杀死后3小时~5小时,此时鱼、畜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、脂肪等分解为人体易于吸收的氨基酸、脂肪酸,味道也最好 。
炊具
制鲜汤以陈年瓦罐煨煮效果最佳 。瓦罐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、长石、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,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。其通气性、吸附性好,还具有传热均匀、散热缓慢等特点 。煨制鲜汤时,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传递给内部原料,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,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,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,鲜香成分溶出得越多,汤的滋味鲜醇,食品质地越酥烂 。

煲汤的时间越长就越好吗 盘点煲汤的日常认识误区

文章插图
火候
煨汤火候的要诀是大火烧沸,小火慢煨 。这样可使食物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,使汤鲜醇味美 。只有用小火长时间慢炖,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,既清澈,又浓醇 。
配水
水既是鲜香食品的溶剂,又是传热的介质 。水温的变化、用量的多少,对汤的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 。用水量通常是煨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,同时应使食品与冷水一起受热,即不直接用沸水煨汤,也不中途加冷水,以使食品的营养物质缓慢地溢出,最终达到汤色清澈的效果 。
搭配适宜
许多食物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,使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,即餐桌上的黄金搭配 。如海带炖肉汤,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到组合效应,这在日本的长寿地区是很风行的长寿食品 。为使汤的口味纯正,一般不用多种动物食品同煨 。

    推荐阅读